【案例深度剖析】集中控制器如何助力XX市实现智能照明升级,年省电费超千万?

在节能减排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双重驱动下,全国各大城市正掀起一轮智能照明改造热潮。然而,投入巨资后效果如何?能否真正实现可观的回报?本文将以华东重要城市——XX市的全市域智能照明升级项目为例,深度剖析“集中控制器”在这一宏大工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,以及其为城市带来的真金白银的收益。

一、 项目背景:老旧系统的沉重负担

XX市主城区及周边干线公路原有路灯超过20万盏,其中大部分为高压钠灯,存在能耗高、光衰严重、故障率高的问题。照明控制依赖传统的时钟控制器,无法根据天气、车流等实际情况调整,管理依赖人工巡检,效率低下。特别是该市拥有多条长大隧道,其“隧道调光”系统陈旧,全年无差别照明,电费支出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。城市管理者决心通过一次彻底的智能化改造,破解这些难题。

二、 技术方案:以集中控制器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

项目核心是建设一个“城市级智能照明综合管理平台”,而平台的硬件核心,就是部署在市政云上的高性能“集中控制器”。整个技术架构如下:

  1. 终端改造: 将20万盏路灯灯具更换为可调光LED灯具,并在关键节点部署约5000根“智慧灯杆”,集成单灯控制器。

  2. 感知层加装: 在主要道路和所有隧道出入口、内部加装基于“雷达应用”的车辆检测传感器,实现精准的车流、车速感知。

  3. 网络通信: 采用有线与无线(4G/5G)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所有终端数据能够稳定、低延时地与集中控制器通信。

  4. 大脑——集中控制器: 这是项目的灵魂。它并非简单的开关控制器,而是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和AI分析能力的软件系统。它制定了多种智能策略:

    • 道路照明策略: 基于经纬度的天文时钟,结合实时光照度传感器,实现自动开关灯。后半夜普遍采用“隔一亮一”或“功率减半”的节能模式。

    • 隧道调光策略: 完全采用雷达感知的动态照明。无车时保持基础安全照明,有车时,灯具根据雷达预测的车辆轨迹,实现“灯光随车而动”的效果。

    • 运维告警策略: 任何一盏灯发生故障,其单灯控制器会立即上报故障信息至集中控制器,平台自动生成维修工单,派发至最近运维人员的手机APP上。

三、 实施效果:量化数据见证卓越效益

项目运行一年后,经第三方机构审计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:

  1. 节能效益惊人: 全市照明总能耗同比下降68%,折算成电费,每年节省超过1200万元。其中,几条主要隧道的“隧道调光”系统节能贡献率最高,单条隧道节能率超过75%

  2. 管理效率飞跃: 故障发现从平均3天缩短至分钟级,维修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。运维人员数量减少30%,但管理范围和质量却大幅提升。

  3. 安全水平提升: 基于雷达的智能调光确保了隧道内无眩光、无盲区,隧道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5%。智慧灯杆上的安防监控也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多起案件。

  4. 社会效益显著: 均匀舒适的灯光环境提升了市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,智慧灯杆的便民功能(如Wi-Fi、信息屏)也获得了广泛好评。

四、 经验与启示

XX市的成功实践表明,智能照明改造绝非简单的“换灯”工程,其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强大、智慧的“集中控制器”作为顶层设计。它实现了从“单点控制”到“全网协同”、从“被动运维”到“主动管理”的跨越。同时,将“智慧灯杆”、“隧道调光”、“雷达应用”等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整合,能产生“1+1>2”的聚合效应。

结论

XX市的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。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投资以集中控制器为核心的智能照明系统,不仅是一项市政工程,更是一笔回报率极高的经济投资和一项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。它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,科技能够让城市更节能、更安全、更智慧。

有项目需要报价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请联系李经理:18930695342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产品
  • 案例
  • 电话